杨飞摄影首页 / 写作与出版 / 写作 /

 

 

在 云 南 和 西 藏 的 日 子

photographic works from yunnan & tibet  

 

第三部分

 

 

 

西藏印象(16)转山路上。点击放大。图片编号:Tibet0016。Canon镜头,2002年5月,西藏阿里冈仁波齐。 我仔细看了原图,右下角的那几个小黑点不是噪点,是人,你可以想象这山的高度。如果没记错,这里的海拔是5300米左右。 翻过一个山口,看到这个地方差点没哭,3 reasons:

1。我的墨镜不好,不是雪镜,刺眼;

2。风景太美(这照片根本就反映不出来,当时海拔太高,已 经出不过气来,哪里还记得什么构图,按快门都没力气);

3。看到右下角那些如蚂蚁般移动的转山人,我心里凉了半截,这什么时候能到啊;仅剩下的一点信心全没影了。

 

西藏印象(17)转山路上之二。 Canon镜头,20025月。有意减曝1.5格以突出阳光。点击察看

转山的两天半称得上是艰苦卓绝。海拔高,平均5000多米,缺氧厉害。持续的高海拔负重徒步57公里,这和坐在车里偶尔翻越一高山是两码事。我们这几个平原上来的城市驴子扛着摄影包和长期在高原的藏民一起徒步拼体力和毅力,我想红军爬雪山也不过如此。

左一是那木错小妹,慢慢的落在了最后。我的体力也透支得厉害,还要一边喘粗气一边拍照。在冲击最高点卓马拉山口(海拔5700)以及后来下山的路上我和她一起落在了最后,和大家走散了。冲顶的最后几百米真要命,我张开大嘴象河马似的喘气。这样的海拔不能坐着休息久了,我很害怕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那木错和我互相鼓励和打气:站起来,再走30步就休息!她的膝盖受了伤,要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膝盖受伤对下山更是要命。很多次恨不得什么都不顾就这么滚下山去,一了百了。事实上有几处我们确实是冒险溜下来的。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因为溜下来才发现几米开外就是万丈绝壁。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下雪山后,重新回到了海拔5000以下的地带,感觉好了些。可是前门打虎后门来狼,这延绵十几公里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也把我们折磨得半死。很多草地都被积雪,水洼,冰面混合包围着,象袋鼠一样跳跃前进是唯一的方案,呵呵。相比之下被冰面包围的是最糟糕的,很多处踩上去吱吱嘎嘎的响,心里直发毛。有时候顺着前人的脚印走了一段才发现此路不通,冰在慢慢融化,上午别人走过不见得下午我们也能走,那冰面看起来实在是太薄了,万一踩破也不知道下面有多深。有什么办法,倒回去找另外一条路(如果那可以称作路的话)。

翻过最后一个山口,天色已晚,黑夜慢慢向我们包围过来。经过了近两天的跋涉,我们的体力和意志都已接近极限。不知道离那个书上说的寺庙还有多远,但那是唯一的住宿地,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我们死活要赶到那里。每遇到一个藏民我们都连比划带手势问寺庙还有多远,回答从一小时到五小时的都有,弄得我心里一会上一会下的。

风大极了,吹在脸上如同刀割。我们都身体前倾以便与风抗衡。走过一段时间,实在扛不住了,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狂风夹杂着沙粒肆略着,一马平川我们无处可逃。转过身来背对着风向,我轻轻的抱住她,她很乖的缩在我的怀里。我在她耳边轻声安慰道:别怕,我们就快到了,就快到了。其实我也是在安慰自己。

终于,远远的我们看见了一个红白相间的建筑物,心里顿时狂喜。拼了!加快脚步一鼓作气赶过去,一看却是山腰上的一块超级大石头。@#$%&^*!!!

最后到达了寺庙。迈步进门的一刹那,我连人带马彻底的垮了。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

左二是俊哥疤女小妹,她的摄影包也不比我们的轻。左三是我们雇的挑夫。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都负重几十公斤。藏传佛教说转神山一圈可减轻罪过,三圈可求来世得福,转上108圈即可立地成佛。我看是胡说八道,那些挑夫每两天转一圈,常年在这不停的转着,早就不知道成了多少次佛了。我来转山不是为了佛主,我是想看看自己的体力极限。应该我可以不用氧气上6500米,估计。

因为强烈的紫外线,这次转山下来后第二天我的脸开始大面积脱皮,十分的可怕,如同烧伤病人。我心里害怕得很,还没有找到老婆,要是破相了那可怎么办?!在我不停的祈祷下,10天后终于新皮长全, 没有让我破相。 

 

西藏印象(18) 转山途中。在冲击5700米的最高点卓马拉山口前,我们稍事休整。强弩之末的那木错小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这里大约海拔5500米。Canon镜头。

 

西藏印象(19)。我们的徒步转山不算什么,磕着长头转山才是真正的英勇行为。点击放大

我们转山两天,最多三天就能转完,他们在雪地里摸爬滚打,至少也需要十天半个月。不论你是不是信徒,也不管你如何看待藏传佛教,看到这样的一幕不由得你不敬佩这样的一种精神,和执着。

如果要我来一次这样的转山,打死我也不干。除非给我一百万,两台宝马越野车,三套最昂贵的摄影器材,和四个老婆.:))

 

西藏印象(20)。转山路上。点击察看

看看这张图片,刚刚出发的时候天气和路况还是不错的。看看风景,权作散步。四个小时后神山才慢慢开始露出它的狰狞面目。

 

 

 

云南印象(10):云南纳西族妇女的典型服饰。点击放大。当时我在她后面跟踪拍摄,象特务似的如影随形10分钟,当一束阳光照在她背上的瞬间我按下了快门。2002年4月9日摄于云南丽江。佳能G1数码照相机, RAW格式。

 

 

 

 

西藏印象(21):轰炸布达拉宫。点击察看

来西藏的有很多是摄影发烧友,满大街都是扛着长枪短炮的,很多武器让我掉口水,比如哈苏120,还有富兰克林全景照相机。药王山是拍摄布达拉宫的地点之一,很多人一大早就来抢这个点。其实这天的日出并不壮观,一点云彩都没有。人一多我就犯晕,我懒得和他们去抢,坐在后面随手拍了这张。2002年5月14日清晨摄于拉萨。佳能G1数码照相机,super fine jpeg 格式。

 

 

 

 

云南印象(11)位于云南德钦县的明永冰川。点击察看。这应该算是在梅里雪山上。我们都知道雪线一般是海拔4000米左右,拍摄的地方海拔3000米,但是冰面一直向下延伸到海拔2700的地方,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山地冰川,成为一大奇迹。从德钦县城到这里要坐车3个小时,然后骑马或者徒步一个半小时上山,最后沿着这个新修好的钢架小道往上走。2002年4月6日,佳能G1数码照相机,RAW格式。F4.5,1/500秒。在此我要感谢同行的素云小姐,从丽江中甸到德钦,一路的辛苦一路的支持。

 

 

 

 

云南印象(12)我在丽江闲着没事就去木雕艺人的小屋聊天,看他们雕东西,满屋子洋溢着好闻的木香。房东老太太也踱来凑热闹。2002年4月10日摄于丽江古城七星街,佳能G1数码照相机,RAW格式。

 

 

 

 

西藏印象(22):纳木错的夕阳。湖面是冰封的, 远处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群峰。点击放大。到达的时候运气实在不好,一整天都阴沉沉的,同车的人都在帐篷里围着牛粪炉聊天,忽然听到外面大夫的女朋友(图中左一)大喊:看落日!我冲出去用数码机随手就拍了一张。等我架好三角架准备用反转片好好拍一张,阳光就不见了,只有不到5分钟时间,气的我跳着脚骂娘。拍摄风景有时候也需要运动摄影的抢拍速度,赫赫。200415日晚上815分摄。

在纳木措我度过了难忘的两天。413日到达拉萨,第二天就坐了一天车来到这海拔4700米的圣湖。刚到的时候还好,我们还一起绕着湖边的扎西半岛走了一圈。到了晚上我终于感到了高原反应的厉害,这是我在西藏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感觉缺氧。不能躺下,一躺下就喘不上气来。我生怕自己再躺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我们是睡在藏民开的帐篷旅馆里,寒风呜呜的好象随时要把整个帐篷都刮走。半夜3点牛粪炉熄了就更加冰冷刺骨,我和大夫起来历时一个小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烧完三包纸巾还是没能把牛粪炉点燃。可怜我们这位心脏外科大夫,不信邪,打着手电我们一起潜心钻研为什么炉子点不燃,最后黔驴技穷之际就把点燃的蜡烛也扔了进去,终于成功。此时已是满屋子的烟雾,把大家都呛醒了。帐篷外面寒风刺骨,近似漆黑,燃料即将耗尽,我们又打着手电顶风冒雪出去找牛粪,最后在藏民家旁边偷来了一些。这样坚持到天亮,已经是饥肠辘辘,也顾不得什么卫生了,拿过牛粪的手不洗就拿馒头吃(也没处洗手)。在这里我要感谢大夫,大夫的女朋友冯阿姨,老郭,老秦(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喘着粗气亲自下厨给我们吃),在那木错两天冰冷但温暖的日子,will be my lifetime memory. 

 

 

 

 

西藏印象(23)阿里之路。暴风雪。点击察看放大

2002年4月29日上午11点,我们领略了高原气候的多变。早上从萨嘎出发的时候还是美丽的蓝天和阳光,不多时就迅速的变脸。大雪渐渐的淹没了路上的车辙,几乎辨不出路在哪里,这对高原之路是很危险的。风雪漫天,视线模糊,突然我看见前面隐隐约约有山的影子,我如同泰坦尼克号的了望员一样的大喊:注意!前面有山!藏族司机洛桑师傅半开玩笑的说:你们先写遗书吧。坐在后面的小梅还拿出纸和笔真写了起来。继续麻着胆子往前开,我们福大命大,一个小时之后,重新又回到了阳光地带。佳能G1数码照相机,super fine jpeg 格式,F8,1/640秒。

 

 

 

 

西藏印象(24)川藏线纪实之一。安全行车88万公里,一朝不慎阴沟翻船。2002年5月18日下午6点。佳能G1数码照相机,P模式减曝2/3格。 点击察看

关于这次川藏行,我想我最要感谢的是小慧。本来她去年已经走过川藏南线了的,是我拿川藏北线的风景诱惑之下,她决定再走一次,按她半开玩笑的说是被你这个家伙骗了。这次我们的运气实在不好,特别是波密到然乌风景最好的一段都阴云密布。路上10天我总共只拍了不到一卷胶片。天一晴路又多灰,改装的北京吉普密封性很差,戴上口罩不一会两个鼻孔处就是黑黑的。那该死的搓板路差点没把我们颠散了架。小慧,I am sorry。

 

 

 

 

 

川藏线纪实之二:通麦天险。点击放大

其实这已经差不多过了通麦,和川藏公路的其他段比起来这里的路况算是很不错了。为什么不拍最险的那些路段呢?很简单,保命要紧。Canon镜头,2002年5月。

不过也没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的车队还遇到了一辆从成都硬闯过来的桑塔那, 呵呵, 真不知道那小车是怎么过来的。也许是他遇到的天气好。

 

 

 

 

川藏线纪实之三:西安铁马越野俱乐部的车队。点击察看

我坐的是6号车。翻越川藏线最险的雀儿山途中,我们停下来吃干粮时拍的。Canon镜头,2002年5月。

 

 

 

 

 

 

 

云南印象(13)丽江糖水片之一:流水和花,2002年4月11日。佳能G1数码照相机,微距模式。

 

 

 

第三部分完。请点击以下联接看其他图片: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全部图片和文字为作者杨飞版权所有,转载请先征得我书面同意,email至 yangfei999999@hotmail.com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