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作品

 

真实的谎言|论一切低碳经济学都是纸老虎(兼全球气候变暖批判)


 

Executive Summary(四点总结)


上个月有大学生来找我指导SIT项目,他们的研究方向是:长沙市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初步设计。我劝他们放弃。如果一定要干,我希望把题目改为:论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不可行性。探讨碳排放交易的论文成百上千,如果你跳出来一棒子打倒他们,那才叫鹤立鸡群。重复别人念了几百次的话题无甚含义。

我认为低碳经济学都是蒙钱的主,原因有四:

1,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一直有争议,这顶多是一个真实的谎言。联合国IPCC气候报告漏洞多得像筛子。详见本人文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综合分析》

2,根据亚里士多德“公用品悲剧 ”原理,公共的东西一定没有好下场,公共厕所永远最脏,只有自己家里的厕所才会干净。地球上最大的公用品就是空气和水,你觉得空气和水质会有好下场吗?气候呢?

3,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喊喊低碳,谁都不会去当低碳傻子。人性本恶,企业绝不会主动花钱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个人虽然都喜欢蓝天白云,但你见过谁停开自家汽车了吗?谁主动把大房子换小房子了?个人和企业都不愿意干,作为老百姓和企业利益看护人的政府,如果强行推进碳排放税,那只有一个可能:此政府不想干了.

4,燃烧石油和煤炭产生二氧化碳,C+O2=CO2,这是不可推翻的方程式。只要财富(金钱)与化石能源正相关,就可以认定:花钱越多对环境(气候)的破坏就越大,这样一来,花钱控制温室气体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越控制越糟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根本离不开化石能源,也没有控制碳排放的技术。别跟我说现在的太阳能和风能,那只是皇帝的新衣。而只要我们还在依赖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低碳经济就只是皇帝的另一件新衣。

低碳经济是纸老虎,低碳的唯一出路不是市场化,而是(类)宗教化。

 

 

 

下面就以上四点分别论述。

1,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一直有争议,这顶多是一个真实的谎言。联合国IPCC气候报告漏洞多得像筛子,具体我就不说了吧,详见鄙人文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综合分析》。有同志在看过这篇文章后说:你通篇都在批判IPCC报告,为啥最后得出结论要大家尽一切可能减低碳排放呢?

鄙人观点,就算IPCC报告一派胡言,这个谎言也不是纯粹的空穴来风,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是毫无争议的。我坚持号召低碳生活的原因有二:

A,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万一IPCC预测的最坏情况成真,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大家一起死绝。也就是说,这场赌博我们输不起。

B,(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的变迁具有相当的滞后性、累积性和延续性:我们现在的气温升高可能是百年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而且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惰性很强,它在地球大气中自我消散需要上百年时间。若IPCC报告的最坏情况成真,那时候我们想挽救都来不及了。

若IPCC预测真的错了,那我们岂不是劳民伤财白忙乎?是的,这种可能性也确实存在。问题是,你敢赌吗?万一赌输了怎么办,相约一起去自杀?

严肃认真对待,具体怎么干?我认为只有一条路可走: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停开汽车,把大房子换成小房子,做低碳活雷锋。。。。这,你认为可能吗?我们不是有很多绿色高科技吗?新能源科技能不能解决二氧化碳问题?

不能。我的回答非常肯定。

本文开头的Executive Summary第四点讲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0年之内),我们根本离不开化石能源,而只要我们还在依赖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低碳经济就是皇帝的新衣。燃烧石油和煤炭产生二氧化碳,C+O2=CO2,这是不可推翻的方程式。只要财富(金钱)与化石能源正相关,就可以认定:花钱越多对环境(气候)的破坏就越大,这样一来,花钱控制温室气体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越控制越糟糕。

很多人可能立马就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搬出来反驳。新能源能否挽救世界只需看一点:成本。风力发电是火电的两到三倍,太阳能发电是火电的五倍以上。从个人来讲,你愿意多付三倍电费不?从企业来讲,钢铁铝合金等能源密集型重工业,若电费上涨三倍,大多数就得直接关门大吉。没有重工业,我们只得回归农耕社会。你愿意吗?

一说到新能源,很多人立马选择性失明,他们不看整个系统全局,只看单一的使用过程。一讲到电动汽车就说完全没有任何污染排放,他们拒绝探讨发电烧煤,拒绝探讨大型动力电池的巨大污染。一讲到太阳能发电就拒绝探讨提炼多晶硅生产电池板消耗的能源和污染的排放,拒绝讨论太阳能电力系统需要的储能设备。在探讨能源生产效率时有一个专有名词EROI (energy return on investment), 产出的能源和投入的能源之比。全球平均,太阳能发电的EROI是个负数,也就是说一套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设备有效期之内,它所发出的电比制造和维护这套系统所消耗的电还多。

也许有人要说,随着太阳能发电效率的提高,EROI会慢慢变成正数。我只能说这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在实验室里都还没有达到起码的经济效果,匆匆忙忙推广太阳能发电并给予大量补贴和贷款,我只能说这是脑袋进水了,这是拿纳税人的钱瞎搞,有人要从大型新能源项目里谋私利。2011年9月Solyndra公司破产,将美国能源部和总统奥巴马推到了风口浪尖。Solyndra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原因在于它曾是整个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标杆。在奥巴马总统的推动下, Solyndra在2010年获得了5.35亿美元的政府贷款担保。在中国,2013年3月无锡尚德的破产就让71亿人民币的国有银行贷款打了水漂。这就是强行推进太阳能的结果。
 

71亿的烂账需要财政部,也就是全国人民买单

 

太阳能永远不能作为我们的主力能源,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这不是我们决定的,而是太阳公公决定的。阳光的能源密度太低,一平方米的电池板满打满算也只能提供50瓦的电力,算一算你家客厅那台空调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

相比太阳能,风力发电还稍微靠谱一点(它的EROI还行)。但目前风电技术已经没啥潜力可挖,它的上网电价是火电三倍左右。而且风电很不稳定,风电场也大多聚集在遥远的山区,需要远距离输送电力。现在的风电离开国家财政补贴就无法生存。你可以小范围补贴一段时间,但全球范围永远补贴,这等于是直接提高电价几倍,可能吗?

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里面,目前最靠谱的就是水电。但水电能开发的也基本开发得差不多了。把大江大河截成一段一段的,其利弊大家可以在长江三峡工程的讨论里面看到,这里就不细说了。至于核电,在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之后,相信诸位对核电有了新的认识。况且现在的核电站都是核裂变发电,依靠的不可再生的铀矿石,它并不是可再生能源,绿色就更谈不上,核废料往哪里排放?

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要想到一点,小范围(特殊场合)可行的事,在全球大范围推广是否可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任何一个具有普通常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人都不会把太阳能、风能、地热以及生物能作为可以替代一次能源(石油和煤炭)的候选。水电和核电也不具备全面取代石油和煤炭的可能性。

唯一可能一劳永逸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是(受控)核聚变发电,这说白了就是人工制造(可控制的)小太阳。不可控制的爆炸式小太阳我们早就实现了,那就是氢弹。但可控制的、慢慢燃放的氢弹什么时候能实现只有天知道。

按照世界能源署(IEA)的预测,在2050年以前石油和煤炭没有被取代的可能性。那要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只有一条路可走:碳捕捉然后深埋。但根据IPCC的《碳排放和碳捕捉技术摘要》,这种方法费用十分吓人。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碳捕捉基本上也是死路一条。

这里我简单介绍下环保的两派之争。自1960年代以来深绿派和浅绿派争论不休。浅绿派就是技术派,他们认为技术改变一切,只要技术先进,再加上足够的金钱,就能解决所有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深绿派则认为: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再把拥有汽车和豪宅作为成功的标志,才能解决环保问题。

浅绿派的典型代表是200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bert Arnold Gore)。此人热衷于满世界飞来飞去宣传温室气体的危害,他以《难以忽视的真相》这个纪录片闻名环保界。但戈尔本人却住着巨大的庄园式别墅,有20个房间8个浴室以及恒温游泳池,他一家人比美国普通家庭耗电量的20倍还多。戈尔所做的就是在所有房间顶上铺满太阳能电池板。诺贝尔和平奖颁给这样的伪环保者,我实在无话可说。

接下来简单介绍两类环境污染。第一类是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比如硫化氢、农药和重金属等,这类污染的特征是:任何一点此物质都是有害的;第二类污染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这类物质其实并没有毒,不但无毒,二氧化碳还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请回忆光合作用),没有二氧化碳我们就没有吃的。但任何事情都怕过犹不及,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排放集聚过多的话,会影响地球气温,进而决定人类是否能生存下去。

这不是我危言耸听,凡是经历过2008年中国南方那场冰灾的人都明白,气温突降不需要很大,3到5度即可致命。气温的非正常上升也是一样。

对于第一类有毒污染物,我是浅绿派,也就是技术加金钱可以解决问题。但对第二类,温室气体污染,我是深绿派,花钱没法解决温室气体相关的气候型环保新问题。只要财富(金钱)与化石能源正相关,就可以认定:花钱越多对环境(气候)的破坏就越大,这样一来,花钱控制温室气体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越控制越糟糕。

如果技术上没有突破,唯一的低碳途径是坚持深绿派观点: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把你家的汽车和空调停了,并把大房子换成小房子,诸如此类的行动。

可能吗?我觉得没戏。所以,我从根本上不看好人类能够处理好温室气体和气候变暖问题。

现在可以讨论Executive Summary的第2和第3点了。第2点,根据亚里士多德“公用品悲剧 ”原理,公共的东西一定没有好下场,公共厕所永远最脏,只有自己家里的厕所才会干净。地球上最大的公用品就是空气和水,你觉得空气和水质会有好下场吗?气候呢?那就更不关我个人的事了。我从技术上给低碳运动做的没戏推断也完全符合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公用品悲剧原理。

很多人也许不同意我的观点,有人说,第一类环保问题(有毒物质)不也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得到有效控制了吗?我同意。但这是因为人类有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传统,正因为发达国家在1950和1960年代吃够了有毒物质污染的苦头,比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956年的日本水俣病事件等等,才开始重视有毒物质污染的治理问题。到1990年代,欧美国家在第一类环保问题上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但温室气体问题完全不一样。不见棺材不落泪,但目前我们没有棺材可见。这是一场非常危险的赌博: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排到大气中,我们不能肯定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为温室气体的累积性和惰性,要是某天真的棺材落下来,我们已经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气温是慢慢变化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讨厌气温升高,寒带国家就不那么着急。要治理温室气体和气温升高问题需要全球一起努力,一两个国家单独行动基本没啥用。在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冲突的时候,首先被放弃的是群体利益,个人是如此,单个的国家也是如此。你觉得中国人或者美国人会为了全球的利益而甘于首先牺牲自己吗?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各国代表的嘴脸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吧?

所以我总结了第3点: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喊喊低碳,谁都不会去当低碳傻子。人性本恶,个人虽然都喜欢蓝天白云,但你见过谁停开自家汽车了吗?谁主动把大房子换小房子了?我再次强调一下,在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冲突的时候,首先被放弃的是群体利益。企业绝不会主动花钱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因为这会严重减低企业利润,有损股东权益,有违开办企业的基本原则。个人和企业都不愿意干,作为老百姓和企业利益看护人的政府,如果强行推进低碳,比如征收碳排放税,那只有一个可能:此政府不想干了.

关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低碳三方博弈,有同学不同意我的观点。我请他们去看看欧盟2012年征收航空碳排放税的案例,最后还不是灰溜溜的收场了?

以上第2和第3点讨论的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为什么人性本恶,人真的是天生自私吗?我的回答是yes and no。人性自私也许并非天生,它也许是随着财产私有制而产生的。在原始山顶洞人的时代,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全都公有,当然你也不会有单独为自己谋利的想法,一切都是从人群的整体利益来考虑。

如果以上推论是正确的,那要实现真正的低碳经济,让大家不惜一切代价(主动降低生活水平)去追求低碳,只有一条道路可走:放弃财产私有制。但财产私有,产权明晰,这是西方经济学的绝对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所有的低碳经济学研究都是死路一条,除非你推翻经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另起炉灶。

而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出路在哪里?

我认为,如果没有重大技术突破(实现受控核聚变),低碳的唯一出路不是市场化,而是(类)宗教化。

在美国,有一个活生生的低碳人群案例,那就是二十万阿米绪人(AMISH)。他们散居在美国的十多个州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他们不用电,以及任何用电的东西;邻居们开着豪华汽车,他们依然驾着慢悠悠的马车;他们服饰简单,全是素色的布料,连拉链都不用,只有扣子。。。各种怪异,这是一个奇葩种族。他们不从军,不接受社会福利,或任何形式的政府帮助。但严格的说,他们不是少数民族,他们也是移民到美国的欧洲白人,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信奉独特的圣经,属于天主教再洗礼教派的一个分支。

连电都不用???阿米绪人是如何做到这么低碳的?难道他们那么有前瞻性,几百年前就看到了今天的温室气体问题,这是何等的神算?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阿米绪人有着自己对圣经的解释,他们有自己的学校和教材,坚持自己的八年制教育(为坚持自己的教育体系还曾把官司打到美国最高法院并最终胜诉)。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教义和信条生活,这种(不插电)生活很偶然地符合了今天的低碳生活原则。

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低碳的出路不是市场化,而是(类)宗教化。阿米绪人之所以能坚持低碳生活是因为他们是一群狂热的宗教信徒。人一旦被洗脑,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房子和车子算啥?

唯利是图的市场经济和以人类大局为重的低碳经济是根本冲突的。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人以大排量汽车和豪华住所为荣的时代,要搞低碳经济那是白日做梦。唯一的出路在于洗脑,如果孩子们看到大排量汽车或者豪华别墅第一反应不是他们家多有钱,而是他们家碳排放量多大,那就洗脑成功了。到那时候低碳才会真正有希望。你觉得有希望吗?

当然,别的希望也有,那就是等待受控核聚变发电成功,让卖石油的阿拉伯酋长们回去沙漠继续卖骆驼为生。让我们静静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杨飞,2013年4月13日,长沙


 

参考阅读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综合分析》(本人文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气候变化综合报告》

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党委员会关于气候门事件的报告(英文)

IPCC《技术摘要》

中科院汪品先院士在2007年极地科学研讨班的讲座

《碳排放和碳捕捉IPCC技术摘要》

 


 

返回网站首页

 



关注老杨
杨飞作品集:midphoto.com
微信:yangfei789288
微信公众号:老杨书吧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Facebook:yangfei999999@hotmail.com

 


本人坚持独立创作,不加入官方协会,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广告。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留言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