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工作室midphoto.com

不懂经济学的作家不是好摄影师-采访杨飞

 

by 杨飞,凡是摄影

2015年7月30日

 

凡哥:你好杨飞,关注你很久了,很高兴今天给你做一个采访。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吧。

杨飞:首先感谢凡是摄影对我的采访。我叫杨飞,1970年生于湖南津市,目前居住在长沙。我是湖南大学老师,教过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从中学时代我就是一个文艺青年,现在应该叫文艺中年了吧。我可以算作一个二流摄影师三流作家,还客串过纪录片导演。

凡哥:我最佩服你的一点,你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而且为了这个放弃了好多,你生活和工作的几次变动都分别是什么情况?

杨飞: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在迷惑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1992年我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然后在湖南省建设银行上班五年。1997年辞职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MBA。1999年毕业之后在新加坡星和电信工作了三年,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2002年回国,在湖南大学任教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课程。2013年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调到图书馆工作。

凡哥:你对原来的工作有厌恶吗?

杨飞:基本是这样,我可以说是干一行恨一行。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天天在银行干活,在企业界开会,在讲台上混饭,没有时间搞艺术,真是干着急。但职业艺术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2005到2008我留职停薪干了三年职业摄影师,同样后悔。艺术家也要吃饭,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很多时间并不是在拍片子,而是在忙图片销售,还被迫去拍摄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我最后还是决定不干了。胡适博士提倡的业余主义是正确的,什么东西一旦搞成职业的就会失去它原始的乐趣。

凡哥:你为想要的生活付出了代价,你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是否值得?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做这样的选择,你的今天是什么样的?

杨飞:基本值得。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快乐,要快乐就必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强迫是得不到快乐的。其实目前为止我也没付出多少代价,无非就是放弃了金融界、企业界或者学界可能的职位,损失了一些钱。但钱并不是我的终极追求。我在物质上的要求不高,吃饱穿暖就好,我更需要的是时间,有时间可以去干自己喜欢的事,目前来说是写作、视频和摄影。

人生没有如果。一定要说如果的话,可以参照我大学同学现在的生活,做得较好的在企业界、金融界和学霸界都算半个人物吧,年薪百万的也不少。

人活着就要追求快乐,我认为最大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所谓助人为乐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成功与否不是在于你得到了多少东西,而在于你贡献了多少东西。

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来说,所谓的贡献就是分享。私下里收藏了或者拍了好片子,这并不是最大的快乐。摄影者的快乐来自与他人分享。分享的人越多越快乐。

凡哥:从湖南大学(讲台上)离开,是因为对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产生了怀疑?

杨飞:我不再讲课有两个原因,一个就如你说的,对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产生了怀疑。我在工商管理学院上课,教的都是企业管理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实际上它们都属于成功学的一种。总体上来说,成功学就是教别人怎么快速致富,在我看来跟火车站卖金刚大力丸的差不多。

我不再教书的第二个原因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校方不让我上课了,强行让我转岗,因为我没有完成科研任务。这是2013年10月的事,为此我写过一篇八千字的长微博给予说明。这篇微博被转发了三万多次,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十多家媒体都有报导和评论,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现在大学图书馆上班挺好的,这是一个闲差,工作没啥压力,我有很多时间看书写字。我从小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看书。现在我自己的写作计划也排得满满的。相比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我更愿意面对成千上万的读者。

凡哥:有好多人有着各种事情想去做,譬如我,但是由于种种自己看起来逾越不了的困难而放弃,对这些人,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杨飞:这个很正常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天底下的好事哪能都让你一个人占了?有所失必有所得,目前短暂的失去,或者说放弃,在长远来看未必是坏事。

总体来说吧,一件事被放弃,那大多是它还不够重要,或者是你还没有想通。如果一个人认清了他的方向,则任何事情都可以放弃,比如释迦牟尼,他就放弃了王位和家庭去追寻真理。连王位和妻儿都可以不要,是不是匪夷所思?

凡哥:你登过山,做过背包客,骑车走过京广线、川藏线,现在听说还在筹划骑车环球,你对“旅行”是怎么理解的?

杨飞: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看。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总体来说我并不认为旅游能解决什么思想问题,一个傻子周游世界回来依然是个傻子。如果自己心里不安静,不要说去拉萨,去月球也不能解决问题。

我之所以不再从事职业旅行摄影,原因之一就是我认为旅游并不是一个绿色行业,而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离开了机场、公路、汽车、酒店等等硬件,旅游业还活得下去吗?这些硬件设施毫无疑问属于重工业。如果说旅游业是绿色没有污染的,这没有逻辑。

我筹划的环球旅行,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别的不说,它是烧板油的,不烧汽油。我个人其实并不那么喜欢旅游,我最喜欢的是在家写作、看书和玩音乐。我旅行的首要目的是与他人分享,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应该说,旅行只是我创作的手段,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

凡哥:我看你自己网站你的爱好与技能是很丰富多彩的,摄影在其中是什么位置?

杨飞:我大约是1999年开始接触摄影的,后来十年间陆续办过个展和讲座,写过摄影入门的书,还有三年基本在从事职业摄影和写作,给旅游人文杂志提供稿件等。虽然我现在很少动相机了,基本已经退化成手机党,但摄影对我来说依然很重要,我任何时候都带着一个诺基亚808手机。相机是一个重要的表达思想的工具。有时候一张图片顶一万句话,拍照这事万万不可放弃。但也有时候一句话顶一万张图片。如果一定要在写作和摄影两件事上让我选择一个,我可能还是会选择写作。因为摄影,尤其是扫街纪实,它给我一种偷东西的感觉。大多数人是不喜欢在大街上突然被一个陌生人的镜头指着的,我自己也不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凡哥:你的摄影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学习的?

杨飞:我都是自学的,主要是在图书馆借摄影入门的书看,还有就是在互联网上找学习资料。

凡哥:你喜欢哪些摄影师?你觉得他们可以借鉴的东西是什么?

杨飞:有两个摄影师我印象比较深刻,一是罗伯特-卡帕,他属于战地摄影师,最后死在战场上。他的名言是“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纪实摄影有时候真的是类似拼命。

我印象最深的摄影师,第二个是尤金-阿杰特(Eugène Atget1857-1927) ,他生前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在巴黎街头独自拍摄,但是死后其作品对艺术界影响深远,无论是纪实、景观还是超现实主义等流派都可以从尤金-阿杰特身上找到最初的影子。

尤金-阿杰特的故事告诉我们,摄影和任何艺术一样,创作者要耐得住寂寞。真正的好东西应该经得起时间考验。现在的摄影者太看重眼前的利益了,恨不得个个都一夜成名。

凡哥:你的摄影作品并没有明显的所谓人文片、风光片的界限,是从来不考虑这个吗?

杨飞:考虑当然是有的。在从事职业摄影的那三年,我拍风光糖水片较多,因为旅游杂志需要这个,图片社也需要这个。但我最喜欢的东西还是人文纪实。从摄影史上来看,给人印象深刻的也多数是人物照片。我并不是说风景照片不重要,能把风景拍出灵性也是不容易的。

凡哥:你最满意的一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杨飞:目前为止我比较满意的应该是《107国道的107张照片》这个图片专题。这组图片没有什么功利性,我是一个人默默地骑着单车从北京踩到了深圳,历时32天。孤独前进,自己喜欢拍什么就拍什么,这种状态很好。这组片子谈不上美也谈不上丑,它们都是很自然的记录,什么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拍什么。至于别人会不会喜欢,杂志编辑或者图片库老板会不会喜欢,我没有考虑那么多。这组图片不迎合任何人,它们反映了我真实的内心。

凡哥:到今天,回首你走过的路,你最欣慰的和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杨飞:最欣慰的一件事应该是2013年国庆节那个长微博,一夜之间被几十万人读过,在学界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它让我看到了文字的力量,以及微博和微信这种新媒体的力量。我希望以后能继续写出类似的、大家喜欢的文字作品。

比较遗憾的事情,应该是我醒悟较迟吧。我现在已经45岁了,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但是我的创作计划却排得满满的,文字、摄影和视频都有很多计划,时间掰成两半都不够用。在三十岁之前我的很多时间都是混过去的,喝酒、打牌、玩电游去了,甚为可惜。

凡哥:你出过书、办过影展、最近又在鼓捣纪录片,你认为写作、摄影、视频3种艺术表达手法的异同是哪些?

杨飞:我觉得文字给人想象的空间最大,摄影图片让人凝视回味,视频最让人身临其境。这只是一个总体感觉,对于高手来说,他们能够有效克服表达工具的局限。比如沈从文《常德的船》这篇散文,寥寥数百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沅水码头的一幅画卷,闻其声,见其影。当然,我顶多算是一个二流作家,没有那种文字功底,我需要图片来辅助,必要时加视频。

创作是为了分享,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种粮食或者打扫大街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但是要论贡献的等级,精神上的贡献当然是最高级。文字、图片和视频都是精神的载体,我们要尽可能熟练地掌握这些工具。

凡哥:聊聊你最近在忙的纪录片吧。

杨飞:这几个月一直在忙着剪辑《老杨走川藏》这个系列纪录片。素材有二十多个小时,打算剪辑成约三个小时的成片。这个片子是我2012年暑假带领两个大学生拍的。三分拍七分剪,不要说剪辑,就是看一遍素材都得好几天,再加上音乐、字幕、特效等等,视频编辑的工作量非常大。

严格地说我并不是纯粹的自行车爱好者,作为摄影师我的主要目的是拍摄川藏线图片专题(其实我原计划拍摄上海到西藏的318国道全程,因为时间有限改为从成都出发)。川藏线很多人都想去玩,但是却不一定有那么多时间。我骑行的目的是拍片子,图片和视频并举,回来让观众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看,就像跟着我跑了一趟川藏线一样。如果能达到这个效果,那我在川藏线拼命的那一个月就没有白费。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下个月剪出来的这个系列纪录片。旅行也是一样,快乐来自分享。

 

End

 


 

凡是摄影原文链接请点击这里

 

返回老杨网站首页

 


关注老杨
杨飞作品集:midphoto.com
微信:yangfei789288
微信公众号:老杨书吧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Facebook:yangfei999999@hotmail.com


本人不加入官方协会,坚持独立创作,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任何广告,但是创作人也需要生活,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留言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