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作品

 

老杨点评清朝

 

本来应该在晚清史的最后一篇才对清朝做一个总体点评,但我因准备出门旅行,所以先附上基本观点,请读者诸君批评。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始于1636年皇太极称帝,终于1912年溥仪逊位,前后共计276年。域辖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蒙古人所创立的元朝和满族人所创立的清朝。鄙人愚见,这两个朝代严格来说不能算中国的正统王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伪朝”,即伪元朝和伪清朝。

我这么说并不是民族歧视,正相反,鄙人一直提倡民族平等,无论大小。俗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任何一个民族来治理中国都是可以的,如果其统治者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朝代。

但清朝的做法正与此相反。纵观其近三百年统治,民族压迫一直贯穿始终,民族歧视是公开的、制度化的。清朝人分三等,第一等是满族人,第二等是蒙古人,第三等是汉人及其他。清朝的国策主要考虑的是满族人的利益,考虑国家整体利益甚少,汉族人的利益几被无视,国家政策的宗旨主要是为了维护少数满州贵族的特权。这是一种深层民族歧视。这种做法,我们可称之为“民族殖民主义”,或更准确地说,此乃“满族殖民主义”。

我这么说并不为过。所谓殖民主义,是指压榨殖民地的人民和资源,以满足少数本土利益者。满洲贵族的本土在长白山和混同江一带的东北(建州),中国的中原十八省乃是其殖民地。

1644年前后,明朝内乱不堪,清军趁机入关。对殖民者来说,抢占土地是关键。入关之初,清顺治帝就三次颁布圈地令,授予满洲贵族和八旗军跑马圈地的特权。该法令表面上是圈荒地,实际所圈多为肥沃之土。数年之内,中原良田多被旗人强占,大批汉人被迫成为农奴。旗人在买卖土地之时,农奴作为附属品是可以一并买卖的。这种做法激起了各地的强烈反抗,清廷为此特颁布“逃人法”,禁止农奴逃亡,违者可至死罪。以此来看,清朝只花了几年时间,就让中国重新回到了奴隶社会。我们也可以说,清朝不能算一个封建王朝,而是一个奴隶制朝代。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倒退或者说返祖现象。

强取豪夺,不免心虚。当时满人只有一百余万,而汉族人口近八千万。面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满洲贵族心里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为了达到长期殖民和长期奴役汉族人民的目的,他们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了不同的做法,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字:杀、压、骗。

所谓杀,就是杀人。在武力攻占中原的初期,他们用暴力手段攻城略地,每占一地必强推“剃发易服”令,把剃发留辫的满族旧习强加给汉族人民,并强迫汉人改穿满族的衣服。满洲八旗军当时的口号是“留发不留头”,反抗者一律死罪。这么做的目的,清摄政王多尔衮曾说,“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简单说就是为了摧垮汉人尤其是汉族精英分子的民族意志,并以此作为汉人是否愿意为奴的物理标志。在春秋时期,奴隶往往被烙印标记,清朝的剃发留辫与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异族的入侵,以及野蛮的圈地令和剃发令,中原多地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抵抗,但都遭到了清朝的血腥镇压。我前面所述清初的政策是民族压迫,这个说法并不恰当,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民族清洗或民族屠杀,“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乃是明证。全国有据可考被大规模屠城的城市就有二十多个。满洲贵族以正规军屠杀手无寸铁的汉族平民,前后近三十年,中国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

根据《中国人口史》的数据分析,清初从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和湖南六省死于征战、屠城和迁界的人口约有七百万。以全国估算,这个数字可能超过两千万。需要提醒的是,当时中国人口只有八千万左右,也就是说,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在短时间里消失了。对中国人民尤其是汉族人民来说,满清入关后的这二十多年是有史以来最惨痛的时期,可能没有之一。

所谓压,就是压制。把人都杀光不是明智之举,着眼长期还是需要用政策压制汉人。纵观清朝近三百年,这种压制是全方位的,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以军事来说,清军的主力是八旗军,但十几万八旗军不足以弹压全国,所以清廷也组建了一批汉人为主的军队,名曰绿营。简单说来,八旗军是清廷嫡系,拥有最好的装备和充足的军饷。八旗军当然是满族子弟的地盘,但即便是绿营,其主要将领也是满族人。汉族人任大将军,统领满汉军队者,两百多年只岳钟琪一人。即便是屡立战功的岳钟琪,最后也被诬谋反,险被丧命。

清朝从始至终,满族高人一等是明文规定的。《大清律》所载,旗人若有犯法,地方官无权判决,须交由宗人府或理事厅处置,且旗人豁免死罪,并享有减等和换刑等从轻发落的特别权利。这实际是纵容八旗子弟作恶。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这和后来欧洲殖民者在中国的治外法权是同一性质。

清朝的满族人享有诸多政治经济特权。中级爵位以上多为世袭。从宗室、觉罗、包衣到八旗兵,满人按等级坐享优厚薪俸,如贝勒岁俸白银两千五百两,禄米两千斛。八旗的最低级旗丁,每丁均得地五晌(三十亩)。这些土地和银两大部分来自汉人,满人一出生就坐享优厚俸禄,称其为中原汉地的寄生阶层并不为过。

土地是一切之根本。满洲贵族在初期靠八旗军强取豪夺,但旗人多数不善经营,很多八旗子弟没多久就将田地卖出。为了防止土地再次落入汉人手中,康熙和乾隆多次颁布法令,旗人田地买卖只限旗人之间,严禁卖给汉人,违者严惩。

在土地政策方面,清朝还有一个神奇的法令,名曰“禁关令”。康熙七年(1668年)诏书曰,“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禁封关东,禁止汉人到东北垦荒,此为何故?因为满清贵族知道自己迟早在中原待不下去,将来可能退回原地,所以强令保留东北“龙兴之地”,严禁汉人移居。禁关令实行了近两百年,一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之后才逐渐废止。在土地政策上,满族统治者确实是处心积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中原还是东北,土地都必须让满人占有,不可让汉人染指。

百余万满人要有效压制几十倍于己的汉族人,光靠满人自己显然不够,还需培养一批汉人官员。所以清朝也实行科举制,汉人可以做官,但其官制依然坚持民族歧视,且高层尤甚。在中央一级,汉族官员多任被架空的内阁大学士和六部闲差,握有实权的军机大臣以满人为主,而理藩院则完全没有汉人的位置。六部官缺分为满、蒙、汉军和汉四类,当满官出现空缺的时候,汉人不得补缺,而满人则可以补汉缺。

这里还要指出一点,清朝的科举制也是不平等的,它是一种八旗制度下的特别科举。宗室(黄带)和觉罗(红带)按例可以不参加普通科举,朝廷为其特设官缺。清顺治八年(1651年)首开特别乡会试,八旗子弟方可参加。康熙十年(1671年)有谕曰,“奏准八旗满洲监生识满汉字者,考试翻译;只识满字者,考试缮写,以部院笔帖式补用。”这就如给富二代和官二代开设特别高考一样,甚为荒唐。

总的来说,清朝的军事、内政和钱粮等重要官缺多被满族人所占,汉人较少任职。地方督抚名义上虽不限满汉,但在顺治和康熙时期,汉人任督抚者十无一二。及至乾隆,时清军入关已百余年,巡抚虽有时满汉各半,但握有军权的总督依然是满人为主。只有到了府县一级,汉人官员才较为常见,这充分体现了清朝在底层以汉制汉的基本国策。这种情况直到1864年曾国藩率汉军击败太平天国之后才有所改变。清朝后期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一批汉人实权官员的上位,并不是说清廷放弃了入关以来的民族政策,而是八旗军腐败不堪,满州八旗无人可用,连手持菜刀和锄头的农民军都打不过了,不得已才求助于汉族官僚集团,否则朝廷不保。

大到国政方针,小至私人生活,清朝的民族歧视是始终如一的。比如满蒙两族可结姻亲,而满汉通婚却被祖制禁止,以确保满族血统纯正。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才最后下旨允许满汉通婚,此时大清已命不久矣。

清朝虽然强力维护满族特权,但是在明面上却宣扬满汉一家。顺治二年(1645年),摄政王多尔衮即明令天下“满汉官民,俱为一家。”雍正四年(1726年)有谕曰,“朕即位以来,视满汉臣工均为一体”。清历代皇帝都有类似表述,但那都只是表面功夫,收买汉地人心,具有相当的欺骗性。政治集团言行不一乃是常识。我们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说的是满汉一家,做的是首崇满洲,这是很明显的。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民族压迫和歧视,1793年拜见乾隆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回到伦敦之后有如下记述,“目前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三亿中国人彻底的独裁统治。。省的总督、军队的将官、国家的大臣,几乎全是鞑靼人,真正具体的工作和吃力的部门,主要由中国人负责。。中国人每当私下聚会时,鞑靼人的霸道和皇帝的偏心,就成为了共同话题和一直讨论的内容。”

民族政策之外,清朝的其他政治表现也乏善可陈。封建王朝免不了皇帝独断专行,但清朝的政治独裁创下了新记录。唐宋诸代,皇帝诏书都要加盖宰相的章,但清朝沿用明制不设宰相,皇帝给六部和督抚的上谕都用信封封起来,由军机处发出,谁也不知道里面写的什么。清朝皇帝敢于这么灯下黑,倚仗的是全体满洲贵族集团的支持。这是一种典型的黑箱政治。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此乃法术之政,全无制度可言。

纵观清朝近三百年,其统治者对文化和思想的压制是空前的。雍正时期,书生徐骏因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指讥讽朝廷,掉了脑袋。历代清统治者对涉及文字的东西都进行严格审查,大兴文字狱,保守统计有三百余起,被诛者数千,其中绝大多数是冤杀。很多文字狱冤案还株连九族,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为保命只好闭嘴。

清朝对知识界的封杀,这里再举一例。清朝各府和县学都有明伦堂,其正中立有一块卧碑,上面刻着三条禁令: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这三条内容,大致相当于近代西方所倡导的三大自由,即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明伦堂卧碑始于清顺治五年,后推行全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是因为违反卧碑禁令被杀。

纵观清朝近三百年,其社会性压制是内外兼修的。统治者对内钳制文化,对外闭关锁国。清廷害怕国内思想的传播,也同样害怕海外思潮的影响。顺治和康熙两朝多次以防寇之名实施海禁。顺治十二年(1655年),沿海省份被令“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对海外贸易的限制达到了顶峰,全国只准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其他地区一律不准西洋船只靠岸。这种思想、文化、科技和物资上的全面封锁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全球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突飞猛进,而清朝这两百年在各个层面都陷于停滞乃至退步。这一进一退,导致中国越来越落后,最后只有挨打的份。

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三个词是生命、自由和平等。我们已经花了很多篇幅回顾清朝民族政策和政治理念,与平等一词基本没有关系,那清朝否改善了人民生活,增进了人民的自由?在自由方面,我觉得也没有。汉族百姓基本谈不上什么自由。连穿衣和发式都严格规定,自由从何谈起?思想和言论更不用说,文字狱和明伦堂卧碑即是明证。

凡事都应该做全面分析,清朝还是有一些值得赞扬的地方。最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实行的“摊丁入亩”。它废除了封建社会实行了上千年的人头税,把丁税摊到土地税之中。人丁税是最不合理的税收之一,现代国家多已取消,它按人头收,不论穷富。这钱对富人是九牛一毛,但对穷人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摊丁入亩之后,地主需缴纳较多税赋,无地的穷人得以不交或少交,有那么一点劫富济贫的意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全国人口从一亿增长到超过三亿,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是其原因之一。

康乾时期人口骤长,但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高。本书前文说过,清中期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红薯和玉米等美洲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王侯将相锦衣玉食,广大农奴只是果腹而已。大清朝是一个经济上贪腐、政治上高压的专制国家,贵族奢侈,百姓贫穷,普通人毫无尊严。人类在繁殖能力方面有点类似鼠类,很多时候只要有点食物就行。文革十年的国人也无尊严和自由,但凡有一些食物填肚,人口也一样猛增。所以,人口的增长与政治昌明以及个人自由并无正比关系,以人口数据来佐证所谓的康乾盛世是相当勉强的。

也许有人要说清朝开拓了疆域,把西藏和新疆两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这两件事追根溯源的话并非始于清朝。新疆首次进入中国行政版图是在汉朝(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而西藏进入中国版图始于十三世纪中叶的元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王朝崇尚暴力屠杀,实行民族歧视,政治上坚持独裁,经济上强占民产,思想上奴化大众,这样的王朝,它的存在乃是对人民的侮辱和损害。这样的王朝乃人类之祸,其疆域越广,奴役的人就越多。

清朝的外交政策这里就不必详述了。都说大清屡战屡败,丧权辱国,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之大门。但这个辱国,辱的是谁的国?我觉得并不是人民之国,而是少数满清贵族的国。这个国对内视百姓为奴,对外狂妄自大,并且其自大并不是凭实力,而是一种井底之蛙的虚无幻想。作践至此,当自取其辱。从另一个角度说,大清战败也并非坏事。如果清朝一路取胜,继续闭关锁国,奴役百姓,可能是一个更糟糕的结果。

纵观清朝近三百年,其统治者始终都清楚自己是来自关外的少数民族,其政策的中心是防范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相比之下,英法等欧州列强割去几个岛,划几块租界,抢走几个藩属国,对满清政府都并非要事,防汉反汉并让让满清贵族永远独揽大权才是头等大事。此等王室,名为百姓之君,实乃中华之患。

在清朝的最后几年,迫于舆论和形势,清廷也做出了君主立宪的姿态,以示让权于民,但那只是一种欺骗手段而已。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颁布的十三人内阁名单中,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七人。清廷无视皇室不入阁的国际惯例,由庆亲王奕劻担任内阁总理。此乃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名单一出,举国哗然。大清朝即便到了最后时刻,仍将国家视为满洲贵族的私产,以立宪之名,行揽权之实,焉有不亡之理。

在当今史学界,有不少学者以民族团结为名,企图将清朝纳入中华正史。亦有不少文艺界人士,创作各类小说和影视剧,齐声赞美康熙、雍正和乾隆各朝,称其为中华盛世。我很难理解这些人的满清情结。鄙人所观清史多为血泪之史,盛世从何而来?即便有,也只是旗人的盛世,与汉族百姓何干?满洲贵族从来没有民族平等的概念,这个王朝窃我中华帝位,杀我父兄姐妹,占我房屋良田,奴役汉人三百年,对外则卑躬屈膝,极尽卖国求荣之能事,现在有人依然要认其为中华正统,此等做法不亚于认贼作父。

满清入关两百多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1905年,孙中山先生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敲响了清朝最后的丧钟。这里的鞑虏,指的就是满清伪朝。鄙人观点,以后的历史书在陈述元朝和清朝的时候,应该加一个“伪”字,伪元朝和伪清朝才是其正确的称呼。

清朝灭亡之后,满人地位一落千丈,乃至流落街头,甚为凄凉。根据国内2010年普查的数据,满族人口尚有一千零三十八万,但现在的满族只存在于身份证上,满人的传统已不复存在,包括自己的语言、姓氏、服饰和习惯。满语在2009年已被联合国列为濒危语言,国内无人会写,也基本无人会讲。满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实际上已经消失。

当年清军入关之时,满洲八旗何等风光,如今败落至此,令人唏嘘。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满清三百年教训深刻,歧视或奴役其他民族者,终将害人害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各民族和团体既不能以大压小,亦不能以小压大,唯有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各族百姓的生命和自由,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康庄之道。

老杨,
2023年1月17日于长沙

PS,大清三百年虽劣迹累累,但在最后一天还是做了一件好事。在南北内战阴云之下,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携宣统帝下诏退位让贤。在中国历史上,尧舜禹的禅让只是传说。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甚少出现政权和平交接之事,新旧朝更替多以暴力进行,不管是民众起义还是派系内战,都杀得血红似海,暗无天日。大清皇室虽万般不愿,最后还是决定将政权移交给中华民国,其过程基本和平,生灵免遭涂炭,此举十足称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莫大焉。



关注老杨
杨飞作品集:999kg.com
微信:laoyang2063
微信公众号:老杨书吧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脸书Facebook
@长沙杨飞

 


本人坚持独立创作,不加入官方协会,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广告。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留言板

回顶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