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工作室midphoto.com

 

2006年的夏天 - 一个摄影师的上海手记

2006年8月

2006年7月16号下午,我到上海的第一天就来到了著名的人民广场。忽然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直奔我来。“Give me some money, give me some money", 她朝我嚷道。我很吓了一跳。中国各大城市都是乞丐满街,但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遇到说英文的乞丐。也许因为肩上挂着大相机,我看起来像个外国游客,欧美或者日本人。我第一次 近距离领略了上海的国际化风采。

到2006年8月17日下午离开上海,一个月时间我总共拍摄了超过3600张照片。选择上海为拍摄中国的第一站并不是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城市,只是因为一个中国图片库没有上海的图片就如同法国图片集没有巴黎或者美国图库没有纽约的照片,怎么也说不过去。这一个月虽然每天都睁大眼睛四处按快门,但这只是出于职业习惯,总体上我对上海是麻木的,或者说我对任何城市都已经没有感觉。

有朋友看了我下面这张照片(东方明珠塔看上海)说:怎么看着像纽约?嗯,这地球上的大城市大多都长得一个样子。城市的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高楼破房乞丐富翁等等,数量是唯一的区别,一个县城可能有十个酒吧,省会中等城市如长沙可能有一百个,大城市如上海可能有一千个酒吧,花样更多一些。仅此而已。that's all.

黄浦江和外滩,2006年8月。图片号:Shanghai805A.

River Huang-pu, Shanghai.Canon 1ds Mark II. Aug 2006

 

这次拍摄上海专题是我四次来上海。第一次是在2002年8月初我从新加坡回中国,在上海呆了10来天,去面试一份工作。面试完回到长沙后我写下了这样一些文字:

“感觉是一个好的城市。 最肮脏和最清洁,最卑鄙龌错最高尚纯洁都可以在这个城市轻易找到。 这就是上海的可爱之处。任何层次的人和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寄生之处。年底之后我也许会再回上海。长沙我生活了这段时间,已经没什么感觉, 我变成了一个过客,在这里。对这个世界来讲,好象哪里都是过客anyway.

北京让我觉得大而不当,深圳所倚托的香港也正在没落,而上海,一如它70年前,那活力和糜烂没有任何中国城市可以比得上。上个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文化底子还在。What is 文化, by the way? 我也不知道,这只是我的感觉。在很多情况下,文化是用钱来购买的, 比如一年难得去一两次的交响音乐会和严肃的博物馆美术馆。真正的文化不需要大的城市和很多物质来培养, 只需要思考的头脑。

20,30年代的上海老主人也正在回来,AIA,东方汇理,等等等等。Old things are coming back.

在上海,在朋友家里作客。湖南路那法租界的百年梧桐非常的charming,树荫掩映之下的朋友的复式单元和他自己极为得意的他自己创意的装修设计 - 的确,二楼主人房和浴室间由一面顶天立地的透明大玻璃隔断,玻璃上琉璃着全幅精细的古文字,灯光效果之下的双人大浴缸爽极了。整个设计透出中国古典气质里的极尽前卫。另外一位朋友的金茂大厦酒店客房也极尽豪华, 不过她也抱怨西餐的菜式比如鸡尾酒水单一。她冲凉去了, 我就在落地玻璃窗前静静凝望对面外滩的金碧辉煌。 雨下得任性而且疯狂,那辉煌被模糊得慢慢变了形。

我也在街头看到外来劳工的妻子和衣着破烂的孩子在快乐的一起玩一辆破烂的玩具车。我在一个破烂的小旅馆的客房里蜷缩着,和安徽的外来服务员妹妹聊她们眼里的上海。她们说很艰难,和没有什么感觉,一如我自己。

现在的上海,最高级的职位,是老外和外地白领;最低级的职位,是外来的劳工。上海本地人在中间。所以,上海人现在比较的热情,不很排外。他们也排不起来。上海人,和上海,是在搭建一个舞台。跳舞的,是外来的人。舞台是需要戏剧性的,最富贵和最贫穷才能演出轻而易举的戏剧。平凡的生活一般是没人注意的, 因为那需要绝佳的导演才能变成一出好的戏剧。

I will be back soon. 虽然我不知道来做什么。上个世纪30年代穿着长袍马褂说着英文的洋买办在上海滩出没,而我,最可能将是他们的21世纪幽灵。”

 

端着脸盆和尿盆的老人。上海太阳山路181弄。图片号:shanghai2005P

 

我并没有成为预想的21世纪幽灵。2002年8月面试没有成功,我离开了上海。不过我没有干净利落的离开。从上海回长沙的火车上我认识了一位上海女孩,开始了我们长达一年的辗转挣扎聚散离合。到2003年底我们终于分手。这次在上海(2006年8月)听说她快结婚了,要嫁给一个韩裔美国人。这真是应了上海老刘的一句搞笑经典:上海一流的女人嫁欧美日,二流的嫁港澳台,三流的嫁本地人,还有的宁愿老死也不嫁。

扯远了。这次上海专题的拍摄是我纪录中国系列的第一站,图片总体说来我最多给自己一个及格。原因多方面,其中主要一个是我同时也拍摄DV纪录片,对摄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拍摄DV和拍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经常搞得我鸡手鸭脚一头雾水,结果两头都没做好。我确实需要考虑如何较好的兼顾DV和相机了,要不然这样下去只有越来越乱的。不尽人意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自己身体欠佳,每天失眠严重(经常三点还没睡着,早上不到六点又醒来了)。很多时候都是头重脚轻的走在上海的大街上。

在上海的外国背包客都人手一本 Lonely Planet China 旅游指南,每走过一处都对照检查指南上面写的是否正确。嗯,大多数都正确。我虽然用不着LP指南,但我在来上海之前我就想到了拍摄的结果:这样一个大城市注定是五颜六色光陆离奇的。在上海大街上晃了一个月之后我得到的结论也确实是如此。what else can i say? 我有点象是在检查我自己头脑中的LP中国(上海)指南。这样的旅行注定是无趣的。

在2006年2月的印尼雅加达行记中我曾这样写道(这段话我可以原封不动地抄来写上海):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在经历爆炸性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摩天大楼和破旧平房犬牙交错,手推板车和奔驰车比肩而行。因为我已经很熟悉中国类似的城市,所以雅加达对我来说没有太多惊喜和意外,大城市该有的什么都有,不该有的也什么都有。

1990年之后的上海爆炸性增长应该是超过雅加达的。曾经的浦西弄堂正在快速消失(它们也应该消失,弄堂里的卫生条件过于恐怖了点),曾经的农场浦东已是高楼林立。不过这增长也在日渐接近极限。我估计2015年之后的上海就不会有太多的脚手架了。一切都将会已成定局。

我也应该说几句好话了。上海确实有他吸引人的地方。此处无论是拍摄城市风光还是街头人文都可算是摄影天堂,一个月的拍摄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希望5年后我能有机会再来上海拍摄。这个城市是中国最适合做生意的地方,比较按规矩办事。上海博物馆我很喜欢,这里的古典音乐演出之多(上海音乐厅)也让我很掉口水。遥想2002年,我差点作为荷兰银行的职员留在了此处,2003年的我还差点作为上海某家庭的女婿留了下来。这里的生活也很不错呀,超市百货公司能买到世界上能买到的任何东西,地铁四通八达的,治安相对不错,主要的大街上都比较干净。要是在上海生活的话,只有两点比较让我担心:空气质量比较差(但比北京好点?),还有水质也不好。有上海朋友劝我说最好不要烧自来水喝,买桶装的矿泉水比较好。

从上海回长沙的火车上我翻阅了美国作家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是离开上海之前王婷婷小姐送给我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那城里的市政大厦建设也毫不落后,但是就在这个国家,用于信仰自由或者言论自由的大厅却为数不多。为什么国家不能用抽象的思维能力,而要靠建造高楼大厦来纪念自己呢?许多国家像疯了似的,留下大量经过雕琢的石头,一心想使自己永垂不朽。我更喜欢石头呆在原来的地方,第比斯(埃及尼罗河畔古城Thebes)的宏伟是一个庸俗的宏伟,一个国家锤敲的大多数石头,最后只不过成了坟墓上的墓碑。它把自己给活埋了。”

作为超验主义者的梭罗观点多少有些极端,但他通过《瓦尔登湖》这本书传达的思想是很多人赞同的。上海这个五光十色的大都市有着全世界最多样的生活方式,不过照梭罗看来,大多数人拼命追求着各种生活方式却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如果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生存这部机器上,那么留给生活本身的又是什么呢?

穿行在狭窄如迷宫的上海弄堂,行走在号称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外滩,还有外滩对面那高耸入云的新钢筋水泥森林里,我体验着着自己的麻木,欣喜,和沉思。

再见了,上海,2006年的夏天。

杨飞,
9月18日凌晨三点于长沙
 



本人在此感谢在上海拍摄过程中给予我热心帮助的上海朋友们,篇幅所限不一一列出。铭谢了。

 


关注老杨作品:
杨飞作品集:www.midphoto.com
微信:yangfei789288
微信公众号:老杨书吧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Facebook:yangfei999999@hotmail.com


本人不加入官方协会,坚持独立创作,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任何广告,但是创作人也需要生活,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返回上海专题

留言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