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随笔

 

完美的狮子| 一个摄影师的新加坡手记

by长沙杨飞

 

内容提要:不是我拍摄不用功也不是我有意回避新加坡的阴暗面,这里政府廉洁办事公道,阴暗之处确实难找。人民下班了可以看电影打麻将,要疯狂的话也有红灯区的妞可玩,有舞厅夜店可泡,因为犯罪率极低女孩子泡完夜店半夜独自回家不用怕被强奸,要高雅的话,交响音乐厅和博物馆设施齐全,到处交通便利,干干净净的,街上连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都难找,人民都有房子住,有工作,穿的多是名牌,吃的食物很好。上天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如果这种生活不能称作美好的话,那我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美好了。

 

1965年,新加坡结束了和马来西亚短暂的两年婚姻宣布完全独立。3年后的1968年,英国宣布从新加坡撤走军事基地。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新加坡这个小岛国死定了。确实,没有一点像样的现代工业,没有自然资源,连喝的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到现在依然如此)。有一位英国记者回忆起他60年代来新加坡时这样写道:“从机场到市区一路是低矮破旧的屋子,出租车一路乱响着好象四个轮子中的一个随时可能飞出去。突然有一辆出租车唰的一下超了过去,我的这位德士司机摇下车窗,干咳一声随即一口浓痰直飞窗外:呸,马来猪!”

“当时的情况真的是要么做要么死,”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道。那时的观察家们如果来到现在的新加坡,一定会忙着满地打扫眼镜碎片,因为新加坡不但没有死,而且活得很漂亮。

 


图片号: SIN0203. 新加坡市区。

 

那确实漂亮。新加坡人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制造了一个经济奇迹,把一个英国人留下的百废待兴的殖民地建设成了发达国家。不到400万人口,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却超过800亿美元。名列世界6大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和最大的石油化工中心之一,其电子制造业也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这个花园城市也是世界上最清洁,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满心疑惑: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些的?赫赫,自己去翻10多年前的亚洲四小龙之类的书吧。不过有一点是一定的,那就是邓小平曾经说的:稳定压倒一切。下面这张图片是新加坡多美歌地铁站,左边那个黑的是印度族的传统脸谱,中间的是华人的, 右边是马来人的。我想这是新加坡大力促进种族和谐的一个很好的写照。新加坡老一点的人都对发生在60年代新加坡华人和马来人的流血种族冲突记忆尤新。这样一个弹丸小国, 如果不同种族之间还打来打去,大家就只好喝西北风了。 在政府几十年的努力之下,新加坡已经被评为世界政治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所以外来投资才滚滚而来。

 


照片号SIN0350, 京剧脸谱,马来以及印度脸谱一起挂在多美歌地铁站。2005年5月。

 

首先我为不熟悉新加坡的朋友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新加坡啊?

新加坡是一个岛,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国家。

这个岛屿位于亚洲大陆的最南端,约22公里长,30公里宽。不论谁看了都会说:“这么小啊?” 是的,在任何比例尺的地图上(新加坡市区图除外)新加坡都不过是一个小红点(语出印尼前总统哈比比)。1819年前这里是一个热带雨林岛屿和马来人的小渔村。1819年英国人莱弗士(RAFFLES)在南中国海沿线为东印度公司寻找中转站,他找到了这里,从此开始了新加坡的近代史。伴随殖民开拓而来的是大量的移民,有印度人,欧洲人,但是更多的是从中国福建和广东来南洋讨生活的农民和劳工。今天的新加坡人口中75%是华人,也就是这些农民和劳工的后代。

今天数百家跨国公司都以这个小红点为(区域)总部,这里聚居了四百万居民,变成了一个令人眩目的地区级大都市。我之所以说地区级是因为和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大家伙相比,甚至和迅速爆发的上海比起来,新加坡都矮了一截。从这个层次上来说香港和新加坡的可比性较强,虽然香港各方面都比新加坡大一点。

然而这个小红点也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名叫新加坡共和国。这使得新加坡这个名字变得有趣起来。有趣之一,新加坡是这个星球上除了中国之外唯一华人当权的国家,虽然总统的椅子常被印度族和马来族人坐着,但新加坡是总理掌管一切,总统是礼仪性的,无任何实权。有趣第二点是,一旦一个政党上台执政,此政党就几十年稳坐钓鱼台再也不下来。这个党就是新加坡1965年一直独揽大权的人民行动党PAP,People's Action Party,灵魂人物就是李光耀。

 


照片号SIN0392. 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将军给参加新年宴会的居民分发红包。白沙社区俱乐部组织2000居民在一个巨大的帐篷里共吃新年饭。每个红包里有一张下周开奖的彩票。新加坡2006。


很多人眼里李光耀几乎就是新加坡的代名词。的确,如果你来今天的新加坡生活一段时间,再看看新加坡60年代的老照片,不由得你不对李光耀这个名字肃然起敬。记得2000年中香港大学授予李光耀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时候,有些团体和港大的学生强烈反对,说李光耀是独裁者。他们也不完全是无中生有。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就是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反对党从来就成不了气候。OK,你说我独裁,那就解散国会重新选举。结果又怎么样?照样是人民行动党当选。 我记得在新加坡的任何一届大选中反对党加起来获得的议席从来没超过5个,国会议席总共是50个。2001年那次几个反对党联合起来只得到了两个议席,弄得前总理吴作栋说如果反对党得票再这么低人民行动党将成立影子内阁,自己监督自己。赫赫,拔剑四顾心茫然,连个对手都没有,你说这是新加坡的悲哀还是新加坡的骄傲呢?

曾有政论刊物说新加坡人民生活在政府的高压下, 从来就没有言谈的自由。这个指责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新加坡内部安全法授权安全局人员可以在不经过审判的情况下以危害国家安全罪逮捕任何人。这个法令原是上个世纪60年代用来对付共 产 党的,但至今依然有效,虽然已经极少使用。这跟中国以前的反 革 命罪差不多。

新加坡有过坚决反 共的历史,共 产 党和人民行动党曾有过你死我活的争夺(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和中国正式建交是1990年。由于地域狭小,新加坡的军队有部分还是在台湾受训。)但是在很多方面看来,我觉得新加坡比中国还要共 产主义一些,比如每个已婚新加坡公民(或35岁以上的未婚公民)都能向政府建屋局申请到一套房子,价格只是市场价格的一半。今天9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这个居者有其屋计划已经是世界很多国家的榜样并曾获联合国嘉奖。每个人的养老金也都是强制性的存入政府公积金局。有人戏称新加坡为新加坡共和国有限公司。虽是戏言但说的也蛮形象的。整个国家就象一个大公司一样精心经营着,老百姓的生活政府照顾得很好,国家的经济命脉如电信,航运,港口,等很大一部分都是政府或政府关联公司主宰。

 


照片号SIN0247。新加坡丹戎巴格集装箱码头,世界最大的之一。2006年1月。

 

平时我在和新加坡人的交往中,我感觉大家言论是很自由的,批评政府变成了一种时髦。不管是德士司机,摊贩,还是老板,大家对政府怨言不少,比如世界最高价格的汽车,坐过山车似的股市,裁员和减薪等等。不过很多的抱怨在我看来都是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从他们的潜意识里我还是能读到他们对目前生活是基本满意的。吃饱住好之后,谁还愿意在大街上去高呼游行?茶余饭后骂一骂政府,和说说邻居家女儿隔壁家太太都差不多。新加坡人在根本上对政治是没什么大兴趣的,这在我看来是新加坡政府治国有方的又一例证。上天只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二)华人情结

19世纪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说:一个民族永远流着他乡土年代痕迹,而且他定居异地时越愚昧越幼稚,乡土的痕迹就越深刻。这话用到新加坡人身上一点都没错。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爷爷和太爷爷辈大多都是当年从福建和广东来南洋讨生活的中国农民和劳工。华人的传统在新加坡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众多的宗乡会馆,寺庙和道庵,逢年过节的气氛比中国大多数城市还浓厚,随处可见的对联和灯笼,舞龙的耍狮的,无一不在展示着浓厚的华人情结。曾有新加坡人在欧美旅行,美国朋友友善的问道:你们新加坡在中国的哪一部分?虽是传为笑谈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新加坡脱不了的中国味。如果你去新加坡牛车水(China Town)转转,你会觉得好象是在中国南方一个传统市镇一样。有时候我觉得新加坡比在中国还更加chinese一些,也许是因为中国大陆在经历了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之后好东西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好象现在大家都只信钱了?

 


照片号SIN004。 牛车水大牌335B组屋跳蚤市场卖旧照片的老人。2001年.

 

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很觉得每个新加坡人都是语言天才,他们能说流利的英文和华文,也能说福建话和广东话,马来话大家也都能讲几句。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开始有计划的把华校改成英文教学。语言是生存的基本,为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吸引外资,这也是必不得已。而且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马来族印度族华族各有各的语言,英文作为官方语言就好象中国的普通话,要不然各种族之间要如何沟通呢?而且在50和60年代正是以英美为首的世界对中国大陆的共产主义极尽打击和围攻的年代,而且不要忘记新加坡是处在马来西亚和印尼这样的准穆斯林国家的包围之下,在语言上和中国大陆拉开距离有利于新加坡的生存。那时候的新加坡又穷又小,根本就没有什么选择和谈判的资本。

不过凡事都是有代价的。语言的分离开始逐渐产生一些问题。例如虽然大多数新加坡华人都能说华语,但是有大约10%的新加坡华人基本上不会说中文, 因为他们受的是英文教育,第二语言学的又是马来语。一个种族如果逐渐远离自己的语言就好象是釜底抽薪一样。30年河东30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搭上中国经济增长的顺风车,新加坡也在检讨教育政策。华文做为必修科目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果华文不及格, 连初中毕业文凭也拿不到。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举行讲华语运动,讲华文运动的口号 之一就是“会说华文是一种财富!”(Speak mandarin, it's an asset.)

春节初一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去四马路观音庙。每次那人潮汹涌的架式都会吓我一跳。要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很有秩序的社会,只要是有三个人大家就会主动的排队。没想到为了见菩萨一面大家连基本的脸面和秩序都不要了, 这在新加坡是非常罕见的。这也说明了新加坡人的传统情结是很浓厚的,大年初一去烧柱高香为来年祈福比什么都重要。

 


照片号SIN0355。春节大年初一来四马路观音庙拜佛上香的人潮。

 

(三)旅游新加坡r>
新加坡是亚洲旅游热点之一。不过,要是你目的是山川河流之类的自然景观,那您可千万别来新加坡,因为这最高的“大山'' 武吉知马山才150米高,在中国连我家对面的山丘都比它壮观。

不得不佩服新加坡人的怕输精神,硬是强行造出了一个世界热点旅游城市。其中有世界最大的喷泉,最高的人造瀑布,世界唯一的夜间动物园(俺个人在那儿好象傻也没看清楚)。最著名的圣淘沙公园就是在一个荒岛上开发出来的。

新加坡的特点就是综合多元文化。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裔人每一个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并且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影响和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东西方交汇的风格。春节期间印度神庙门口的横幅都会用英文写着:祝大家华人新年快乐!

也有人说新加坡的各种族文化没有一个是正宗的,土不土洋不洋没什么看头。也对也不对。要领会正宗的印度文化那你当然应该去孟买和新德里,要领略华人文化的精髓当然应该去中国。但是新加坡就是新加坡, 这样的一个混合体就是其特色。世界上并不是除了黑就是白,在黑白之外还有大片的灰色地带,而且往往是这样的灰色地带并有不是黑白胜似黑白的效果。

说到旅游当然离不开小吃了。在新加坡吃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在一间食阁同时买到福建面,海南鸡饭,西餐,马来饭,印度煎饼,品种多的让你眼花缭乱。不多说,我口水都要下来了,有机会您还是亲自来这里体会一下吧。

新加坡的节日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一个反映,圣诞节和春节都过得很隆重。每年从12月中旬,最繁华的乌节路挂上了绚丽的彩灯。春节还举行类似狂欢节的妆艺大游行。虽然我个人没什么大的兴趣,但这些都是外来旅游者向往的保留节目。

 


照片号SIN0245。新加坡乌节路游客服务中心。2006年1月。

 

(四)中国人在新加坡r>
自1990年中新建交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带着各种梦想来到新加坡。非正式的统计估计目前在新加坡的中国人大约有7-8万。

2001年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数年的中国女性写了一本反映中国人在新加坡的书, 她叫九丹,书名叫《乌鸦》。这本半自转性的小说写的是被新加坡人包养的中国女人的故事。我没看过这本书,不过九丹本人就曾经是二奶,所以应该不会写的很离谱吧。

新加坡最多的鸟就是乌鸦,我原来住的那座组屋每天大批乌鸦天不亮就在窗外成群结队呱呱乱叫,烦死我了。新加坡的乌鸦非常的聪明,也非常讨厌, 是典型的城市寄生鸟类。这本书在新加坡和中国掀起了波澜,因为仿佛在影射每个中国女人都有潜意识的妓女情结。很多人根据这本书就觉得在新加坡的中国女人都很贱。

其实也用不着看了一本鬼故事书就觉得身边的人全都是鬼。我觉得应该平心静气的来看待这本书。灵长类动物都是最乖巧的奸诈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在新加坡的数万中国人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行业的人都有,劳工,学生,偷渡的,大款,教授,还有象我这样的打工仔,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当然也就会有妓女和二奶,就象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城市一样, 这有什么奇怪的呢?《乌鸦》这本书很好的反映了中国籍二奶阶层,正好和我前几年的一个想法不谋而合。我曾打算自己写或者拍摄一个中国人在新加坡的集子,怎么写呢, 就从每个阶层各选一个代表,这样就能较全面的反映中国人在新加坡的生活情况。

《乌鸦》出版后不少人撰文在报章媒体上对九丹口诛笔伐。不过,我对每一个把自己的生活写出来的人都很尊敬,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所经历的事物有限,别人的书能给我打开一个了解别样人生的窗口。退一万步讲,不管她写的是什么,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地球上,一个人能安静的坐下来写本书在我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信你自己先写个10万8万字看看?

既然说到这里那我也说说新加坡的性产业吧。新加坡政府对性产业基本上是模糊政策,Geylang地区是心照不宣的红灯区, 警察肃娼从来不会管到那里去。但在此之外就不被允许。去年10月警察在新加坡最繁华的乌节路的一次拖网肃娼中一次就抓获40多女子,有本地女孩,最多的是泰国人,也有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和中国女人。

在新加坡Hougang地区有一个日本人公墓, 那里面埋葬的大多数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南洋以肉体谋生的日本妇女,向大家提示着那一段几乎被人遗忘了的历史。我一向不觉得妓女和鸭子很贱, 出卖肉体总比出卖良心好的多, 就象今天的泰国性产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一样,有多少人能真正知道她们曾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呢?我在这里不是指那些为了一个最新款手机而陪一夜的女学生, 我谈的是商业性的性产业。

大多数新加坡人都很友好, 但在新加坡的几年我也看到不少新加坡人对中国人有很大的偏见,好象中国人都很懒惰和奸诈。其实这些看不起中国的新加坡人大多数连中国都没去过,是属于教育程度不高的那种,他们眼里的 中国还是毛泽东时代的共产国家,殊不知现在的中国大陆早就换了天地,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都是穷的穷死,富的富死,大家都是赚钱要紧,哪还有时间去管什么主义。不可否认有些中国人来新加坡为了赚钱确实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但是大多数还是比较善良的,辛勤的工作着赚点钱, 同时也和本地人一样为新加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照片号SIN0259。新加坡Esplanade滨海艺术中心的免费户外演出。2006年1月。

 

 

(五)总结新加坡r>
这些年来新加坡给我的是一种复杂和混合的感觉。清洁美丽的街道,便利的交通,廉洁的政府,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秩序,友好的各族人民,还有很多很多我不能尽数。但是就象任何大城市一样,肮脏的垃圾也时隐时现着,这里也有街头不良少年,大耳窿,也有傲慢与偏见,狡诈与欺骗,电视新闻和报纸会告诉你这里也有谋杀,强奸和贩毒,但综合算起来新加坡的犯罪率在世界大城市里是属于最低的之一。曾经有个笑话,香港有个黑社会老二在香港混不下去了想去新加坡发展,派了个马仔去新加坡打探。马仔回来报告道:大哥,新加坡那儿没有黑社会,街头上的事全是政府管着。

这个笑话反映了两个事实:1,在新加坡什么都被政府管着,政府没说可以做的事情大家一般都不敢做,同样是弹丸之地的香港人民则大胆很多,凡是政府没说不可以的事大家都敢做;2,新加坡基本上没有黑社会(有组织的犯罪行为)。家长一般不用担心自己的小女儿深夜单独回家会有什么不测。这里的犯罪率太低了。虽然政府有点过于强势,但政府绝大多数时候想的是怎样让人民过得更好,那这样的政府就让他强势好了。

 


位于市政府广场的二战死难者纪念碑,四个柱子代表新加坡四大种族:华,马来,印度,欧亚裔 。

 

有朋友看过我这组新加坡图片有一个疑问:怎么都那么美?新加坡丑的那面反映不多,这不像你的风格。朋友的这个疑问也从侧面反映了新加坡的现状。不是我拍摄不用功也不是我有意回避新加坡的阴暗面,这里阴暗之处确实难找。大家下班了可以看电影打麻将,要疯狂的话也有红灯区的妞可玩,有舞厅夜店可泡,女孩子泡完夜店半夜回家不用怕被强奸,要高雅的话,交响音乐厅和博物馆设施齐全,到处交通超便利,到处干干净净的,人民都有房子住,有工作,穿的多是名牌,吃的食物很好 。上天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如果这不能称作美好生活的话,那我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美好了。所以,我把新加坡这头鱼尾狮称之为一头接近完美的狮子,因为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有绝对完美的。

新加坡共和国有着光荣的历史和过去。从19世纪早期开始中国南来的华人和当地的各族人民一起把一个荒岛变成了一个繁华和美丽的都市;1942到1945年日本占领期间新加坡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1965年独立以来的经济奇迹更是世人有目共睹,和韩国,台湾,香港一起并称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为亚洲经济的起飞树立了榜样。虽然由于世界大局的变化,四小龙里的三个现在都成了病猫,新加坡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技术上来说,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新加坡 已经不可能再持续如70和80年代那样的高速增长,但是新加坡政府和人民一起正在努力对付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重新定位自己。比如说,由政府牵头的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赌场正在加紧施工,这在10年前的新加坡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

1997到2002,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5年。现在我也经常在新加坡和中国跑来跑去。狮城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观察世界的窗口。我在这里获得了硕士学位(感谢新加坡政府的免息学费贷款和国立大学很多尽职和热心的老师),积累了在跨国公司的工作经验(感谢敢于录用外国人的我的第一任老板 Inaba San,一个可爱的从来不要我们加班但是自己却经常干到很晚的日本人),掌握了流利的工作英语,一个电脑新手变成了半个电脑高手,这里也培养了我对摄影的热情。虽然没有在中国一样的亲切感,但做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我真心的希望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个可爱的热带岛国能继续美丽下去,国家昌盛,人民幸福。

杨飞,

16/02/2002,
revised 26 Oct 2002,
26 May 2006.


 

相关阅读:

新加坡的胡萝卜与大棒 - 老杨再谈李光耀

大牌335B,一座新加坡政府组屋速写

完美之狮 — 一个摄影师的新加坡手记

新加坡摄影专题

 

My apologies to English readers: while not good in English writing, I am still trying very hard to translate this article from Chinese as soon as possible. Hopefully the English version can be online by early June 2006.

关注老杨作品:
杨飞作品集:999kg.com
微信:yangfei789288
微信公众号:老杨书吧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Facebook:yangfei999999@hotmail.com


本人不加入官方协会,坚持独立创作,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任何广告,但是创作人也需要生活,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留言板

回顶部